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,记者在中亚名城阿拉木图走访了几位对华友好人士,倾听他们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描述哈萨克人眼中的当代中国。
1957年,20岁的哈萨克斯坦大学生科拉克娃·艾玛随同其他63名苏联大学生来到北京留学,在北京大学度过了四年难忘的读书生活。如今已年过花甲的艾玛说:“那是我一生中最美丽、最快乐、最幸福、最有朝气的时光。我在北大学习期间,正值中国自然灾害时期,中国同学虽食不果腹,但仍勒紧裤带,刻苦读书;而我作为外国友人,伙食标准一如既往,所受关爱可谓无微不至。直到回国后,我才获知中国当时所发生的一切。我被震撼了,被中国人民伟大、高尚的品格所震撼。去年,我应邀参加北大百年校庆。旧地重游,感觉中国变化真是太大了,越来越漂亮,越来越迷人!走在北京街头,我从人们急切的脚步中体会毛泽东主席“只争朝夕”的诗句。中国在前进、在发展,了不起的中国,了不起的中国人民!改革开放的成就让我震惊,总设计师邓小平让我崇拜。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喜庆日子,请贵报转达我对中国同学和老师的节日祝贺。我爱中国,愿中国——我们伟大的邻居——繁荣富强,愿善良、勤劳的中国人民幸福安康!”
卡里姆先生虽说刚刚30出头,但却已是哈萨克人民银行的老板。一口流利的中文,加上在北京、武汉、乌鲁木齐读书、经商的多年经历,卡里姆先生绝对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。卡里姆对记者说:“评述当代中国,不能不说起邓小平,不能不说起二十一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。正是由于中国领导层在1978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,才使中国在短暂的20年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大变化。从1980到1995年的15年间,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了几番,这是不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过的奇迹。中国转眼之间变成世界出口大国之一,而且主要出口产品不是原料,而是成品。此外,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。居民平均寿命达到今天的70岁。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领导人能够奉行正确的、科学的、稳妥的改革方针政策。”
马达耶夫是哈萨克资深新闻工作者,曾任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新闻发言人,目前是哈国家新闻中心主任。马达耶夫先生曾多次到中国参观访问,中国十几年来的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马达耶夫说:“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喜庆日子,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日。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,投向北京,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隆隆脚步。
马达耶夫说:“每次到中国,我都能看到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。不仅北京在变,边陲省份新疆也在变。这种惊心动魄的变化诠释着政策的英明正确、人民的刻苦耐劳以及民族传统的伟大力量。中国在发展,在强大,在走向世界。不久前我刚刚去过美国,在美国市场上你也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冲击力,一句话,到处是中国商品,不仅如此,如果你参加某个国际经济研讨会,演讲者必定要提起中国,提到中国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意义和影响。”
瑟罗耶日金,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,汉学家,阿拉木图屈指可数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之一。他说:“我喜欢中国文化。无论是哲学、绘画、建筑、厨艺,还是老舍的小说。”
瑟罗耶日金说:“中国人有良好的心态——敢于面对竞争,敢于追求、勇于奋进和向上。这是中国人民的财富。有了这一财富,中国人民就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,不断向前。中国让世界震惊,不仅是她善于创造经济奇迹,而且是她具有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。亚洲经济危机并未压倒中国,国民经济总产值依然保持稳定增长;人民币并未贬值;居民住房状况不断改善,收入不断增加;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。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良好前提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50个春秋,愿中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。”